首页 新闻中心 地方残联动态

一技在手 一路生花——湖南省宁乡市拓宽残疾人就业创业之路

湖南省宁乡市现有持证残疾人3.8万人,其中处于就业年龄段、具备就业意愿和能力的约9000人。如何为他们推开这扇“春天之门”?

近年来,宁乡市残联以“精准服务、融合发展”为目标,通过“扶技、扶岗、扶梦”阶段式扶持思路,探索形成“政策支撑+服务优化+社会协同”就业创业帮扶体系,为改善残疾人就业状况提供有力保障。

授人以渔,培植安身之本

技能培训是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的基础。宁乡以“扶技”为先,从上手快、岗位多的赛道入手,探索定制化培训路径。

5月13日,在宁乡市赛兰职校,30名残疾人即将开始为期两个月的保健按摩技能培训。这里不仅学费全免,且包吃包住。学习期满后,学校将为学员“点对点”推荐就业岗位,实现“培训即就业”。

该校校长负责人介绍,学校去年开设了手工制鞋培训项目,学员在家制鞋,企业上门收鞋,足不出户就能赚取报酬。其中,优秀学员王旋(化名)凭借娴熟手艺,去年冬天售鞋数千双,产品供不应求。

残疾人教育就业尤为困难,必须“送出去、引进来、扶上马、送一程”。宁乡市多层次、多方位完善培训体系,助力就学就业。一方面,真金白银帮扶高中及以上残疾人、残疾人家庭子女完成学业,并为残疾高考生申请考试便利、提供温暖关怀。针对残疾人大学应届毕业生,实施“一人一策”推荐岗位,就业率达100%。另一方面,通过“敲门入户”建立详细档案,为残疾人因材施教地安排市、县级专场培训及车间培训,助其快速学成上岗。

在残疾人群体中,智力、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需要接受托养服务,难以适应一般岗位。为了提升残疾人获得感,宁乡市推动托养机构由“生存型”向“服务型”转变,将托养服务与技能培训深度融合,助其“找项目、找老师、找订单”。

目前,“手工编花”“艾草种植”“香包制作”“小方舟”公益工坊等10余项技能项目已在多家托养机构成功落地,70余名服务对象通过参与获得劳动报酬,实现了从被动照护向主动融入的转变。

搭建桥梁,架起就业通道

对多数人来说,就业是选择;对残疾人来说,就业往往是挑战。一些企业出于用工安全、管理成本等现实顾虑,对招聘残疾人持观望态度;部分就业场所无障碍设施不完善,岗位培训缺乏针对性,一些残疾人即便拥有技能,也难以真正“进得来、留得住、干得好”。

为破解这些深层痛点,宁乡市坚持系统化、全链条推进残疾人就业服务。通过“政府搭台、企业参与、双向选择”的方式,积极推动“千企帮万残”三年行动落地见效。

真金白银给政策。作为“工业强市”,宁乡市用好园区大、企业优、岗位多的自身优势,推出千企帮万残三年行动,从“研发双向选择平台、开发特殊适宜岗位、引导产业开发服务、突出关怀特殊群体”四个方面着手,确保2025年按比例安置残疾人的企业数量占全市企业总数的50%及以上,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企业数量大幅度提升。

量身定制找岗位。通过联合人社、税务等部门,深入企业开展“送政策、挖岗位、促就业”活动,形成“定向招聘+专场招聘”双轮驱动模式,实现岗位分散推介与集中求职同步推进。2024年以来举办大型残疾人专场招聘会3场、企业专项招聘4场,促成300余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。

数字赋能添智慧。为破解岗位匹配难、服务响应慢等现实问题,宁乡积极探索数字赋能路径,组织企业座谈、入户走访、数据分析,在全省率先开发上线县级残疾人就业帮扶专项系统,并纳入“智慧宁乡”管理平台统一运行。系统集“用工+就业”双向适配、一键查询、精准推荐等功能于一体,实现就业服务可视化、精细化。平台上线后,已有400余名残疾人主动录入求职信息,30余家企业发布岗位100多个,累计帮助40余人实现稳定就业。

乘风破浪,点燃创业星火

5月16日,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京召开,“独腿战士”贺瞻获评全国自强模范。

2013年,在宁乡市残联的帮助下,贺瞻创办了湖南欣云环境管理有限公司。从10万元起家到年营业额突破1.2亿元,贺瞻完成了从残疾人到企业家的跨越式成长。

创业,是改变命运的勇气,更是重塑价值的征程。对残疾人而言,创业不仅是一条谋生之路,更是一种向生活挺身而出的姿态。

近年来,宁乡不断健全扶持体系、优化服务链条,针对残疾人个体工商户、合作社、公司出台就业创业扶持奖励办法,从资金支持到能力提升、从政策引导到示范引路,推动更多残疾人从“受助者”成长为“助人者”。

无惧视力障碍,罗建国把湖南晨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做成行业标杆,员工七成为残障人士;杨四强身残志坚,创办长沙楚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,为残疾人敞开就业大门;肢体残疾的张海兵选择在健康产业耕耘,为更多人点亮生命之光;肢体二级残疾的潘小平回乡创业,公司拥有7项国家专利,开办的“老七农家乐”生意红火……

宁乡市持续挖掘“残疾人创业标兵”“残疾人就业带头人”,通过专访采风、视频记录、表彰激励等方式,树立起一批“立得住、传得开”的榜样典型,持续激发群体内生动力,营造良好就业创业氛围,闯出“帮一人创业、带一群人致富”的新天地。